李娜退役,是這幾天的熱門話題。同樣是體育新聞,相比之下,武漢網球公開賽哪怕請來了女神級球員莎拉波娃,甚至於仁川亞運會這樣眾星雲集的全亞洲體育盛會,似乎也要讓位於李娜退役的轟動效應了。
  這一次李娜之吸引人們的註意,不是以慣常的捧杯、橫掃的形象出現,正如李娜在剛剛發表的告別信中所說的有一些苦惱和遺憾一樣——“在這之前我苦惱了幾個月,最終,長期以來的傷病讓我不能再像以前一樣。儘管我做出了100%的努力去爭取參加第一次在我家鄉舉辦的比賽。但是,作為一個職業的網球運動員,現在離開賽場對我來說是最正確的決定。”
  李娜畢竟是李娜,李娜從不落寞,退役的李娜也不落寞。她不僅仍然收穫了眾多的祝福,而且也正在展示一個偉大職業運動員更廣闊的發展前景。
  網球不是我國體育的強勢項目,李娜作為一個職業運動員,無疑已經創造了世界奇跡。贏得大滿貫、獲得世界排行第二名,李娜所取得的殊榮將久久地留在這個世界,留在人們的心裡。
  李娜的成功,是體育精神的最好演繹。這條路上,除了汗水與拼搏,除了鮮花與獎金,還有無情的傷痛,還有必須輸得起又贏得回的意志與毅力。
  而李娜之偉大,更在於她對於體育精神的不懈追求上。
  不論輸贏,作為職業運動員的李娜,總是散髮著異樣的光彩。她在職業生涯中所表現出的意志品質令世人欽佩,她的成績和實力、風度和精神,一次次成為世人矚目的議題。
  武漢女孩李娜
  通過媒體和各種途徑,我們所熟悉的李娜,怎麼看都像是一個鄰家女孩,她所上演的正是武漢女孩地道的真人秀。她有著典型的武漢性格,甚至於長著典型的武漢女孩臉型,大大咧咧,大大方方,風風火火,直來直去。像武漢的大眾小吃熱乾面,像武漢火辣的天氣,像武漢碼頭文化的精靈。
  李娜曾說她生活在一個“一千多萬人的小城”,這句不經意的說詞,影響力遠勝於官方苦心經營的武漢話語。
  事實上,她也像許多武漢女孩一樣,有著與武漢這座城市割裂不開的情愫。她曾在武漢打球、念書、擠公交車,在這裡她戀愛、結婚、過日子,在這裡她做夢、沉思、憧憬職業生涯的未來。作為一個武漢女孩,她是那麼的熱愛和離不開武漢。相關報道顯示,打完2001年全運會退役後,她與薑山一起到華工讀書。過了一段普通武漢市民常過的日子,忙碌並快樂著。她在武漢的生存與許多武漢女孩沒有什麼兩樣,在新華路體育場打過球,北湖小路上用小龍蝦和行吟閣啤酒打過牙祭,在武漢人愛去的幾大商場淘過貨。
  李娜小兩口的故事也比較夠世俗化,人們熟知的那句“加哈子油,莫在那裡坐倒”,讓李娜直率、爽朗、火辣的辣妹子性格躍然紙上。一如我們平常所見的小夫妻,丈夫總體上既是恩愛的寶貝又是撒氣的冤家。2013年澳網公開賽女單比賽因傷遭逆轉獲亞軍,在接受央視採訪時,李娜足足哭了一分鐘才開口說話,但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平時當成受氣包的丈夫,她表示:特別想贏個冠軍,然後當做禮物送給薑山。果然在2014澳大利亞公開賽中,她不負眾望取得了女單冠軍,贏得了個人第二座大滿貫,誰說這又不是愛情的力量呢?
  體育明星李娜
  作為體育明星,李娜是運動員的標桿,是職業體育的參照系。職業網球比賽,在我國起點低、入門晚,曾經是一個不被看好的項目,但正是因為以李娜為傑出代表的一幫職業運動員的努力轉型,中國人才在這個項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。李娜自1999年轉為職業選手以來,就在不斷創造奇跡,從網球低級別賽事一路打到四大滿貫。她是第一個獲得巡迴賽單打冠軍的中國人,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強。2011年獲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單冠軍,2013年澳網公開賽女單亞軍,2014澳網女單冠軍,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在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上奪得單打冠軍的第一人。
  以2013年的澳網比賽為例,這堪稱是李娜進入職業網壇以來最為傳奇雖敗猶榮的一場比賽。傳奇首先表現在拼搏精神。第一次受傷之後,李娜在接受6分鐘醫療治療之後就頑強地重回賽場。在一場舉世矚目的大決戰中帶傷上場的痛與殘酷是可以想見的,不料,在第三盤她又再度扭傷腳踝,並且磕到了頭部。李娜在接受短暫治療之後,頑強地再次重回賽場。李娜用一種拼命三郎的姿態告訴世人,什麼是真正的體育精神。
  傳奇其次還在於大將風度。比賽的結果似乎是一種宿命般的命運,在阿扎倫卡以毛巾捂臉喜極而泣並與教練和親友團慶祝時,電視轉播的畫面數次掃過李娜,她獨自坐在場邊,眼含淚水。但在短暫的心理調適之後,李娜登上了頒獎台,並且按慣例進行了一場娜式幽默的演講,在面帶微笑接受亞軍獎盤後,她說:“謝謝支持我的觀眾,我知道我不年輕了,但是我還是要說,我盼著明年再來。”李娜果然再來了,也果然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冠軍。
  正是體育職業精神的傳承,使李娜永遠那麼大氣、幽默,一舉手一投足都顯露出國際範和大家風範;也正是體育職業精神的熏陶,李娜永遠能跟上時代節拍,且一顰一笑都吸引著世人的目光,賽場內外的所有細節都能成為經典。
  職業女神李娜
  李娜的橫空出世,不是一個偶然。李娜的成功史,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與落後僵化的體育體制相抗爭的歷史。在某種意義上講是,傳統的舉國體制曾經比傷痛更嚴重地困擾著她,更影響過她的成長。
  李娜8歲開始打球,1999年進入國家隊,事實上早在2002年她就不得不選擇退役讀書。2004年李娜復出,開始了她的第二次職業生涯。從這時開始,她已經不再在體制的襁褓中,訓練、比賽,包括請教練、康復團隊和經紀團隊,都是她自己的事情。看起來,她需要操心的事情多了,但恰恰這樣,她才可能隨自己意願請到最適合自己的教練,才能不受干擾的安心打球比賽,事實證明,恰恰是有了自由的空間,她才在經歷了退役的挫折之後,又一步一步地起跑,沖向網球運動的巔峰。
  在談到今後的路時,李娜仍在走她走慣了的職業自由體育之路。她在告別信中坦陳:“我不會停歇。我將和我的經紀公司一道,制定各項促進中國網球發展的計劃。包括開辦“李娜網球學院”,學院將會為下一代的中國網球明星提供獎學金。另外,我也會參與Right to Play兒童樂益會公益組織,致力於幫助生活貧困和身處困境的兒童和青少年,幫助他們通過體育的力量戰勝挑戰。隨著我從事的慈善事業的繼續,涉及範圍也會擴展,曾經的夢想如今也會成為現實。”
  李娜退役了,李娜現象仍然值得研究;李娜退役了,她身上所閃現的體育精神的光芒仍在。相信李娜現象能對我國體育改革,對打造職業體育精神,對實現體育強國之夢有所助益。
  文/嚴輝文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李娜退役,職業體育精神還在路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x58pxqfh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